2025年3月13日上午9:00,话剧《苍生为念》专家研讨会在成都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多位戏剧界知名专家,围绕剧目的进一步提升和打磨展开深入讨论。
话剧《苍生为念》由成都艺术剧院创作演出,剧情以晚清名臣丁宝桢的仕途生涯为蓝本,讲述了其在四川总督期间以苍生为念,力主改革、反腐倡廉的故事,该剧先后召开四次专家研讨会,演出收获了观众和专家的广泛好评。
研讨会伊始,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曾渝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话剧《苍生为念》的创排、演出情况。该剧自2024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创排工作,于2024年11月20日在成都首演,市场反馈好评如潮。希望研讨会专家们对作品进行把脉、问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作品经过打磨提升能够走得更远。
总导演李伯男介绍了剧目的创作历程和打磨情况。他表示《苍生为念》在舞台设计上融入了大量四川地方文化元素,增强了剧目的地域特色,剧中通过盐、水等符号隐喻,展现了丁宝桢在官场博弈中的智慧与坚韧。 1 专家热议 主题深刻,人物鲜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对《苍生为念》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该剧立意高、结构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该剧编剧手法高明,四川元素融入得当,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马也指出,2025年是历史剧的大年,现实题材相对稀缺。《苍生为念》作为一部历史剧,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戏剧性,他特别提到剧中“三多楼”宴席的设计巧妙,展现了官场腐败的荒诞。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北京剧协副主席宋宝珍表示,该剧通过丁宝桢的仕途起伏,展现了晚清官场的复杂生态,主题深刻,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有现实反思意义。 打磨提升 聚焦专家真知灼见 2
原总政文艺局局长汪守德认为《苍生为念》是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戏剧张力的优秀作品。他特别赞赏剧中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认为丁宝桢的形象丰满立体,展现了清官在复杂官场中的坚守与无奈。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彦君对《苍生为念》的编剧和导演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特别提到剧中“枪”和“家书”的运用非常出彩,彰显了中华美学精神。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记者刘玉琴指出,剧中的矛盾冲突设计十分优秀。尤其是丁宝桢与胡士铎、陈有贤之三人间的对立博弈,能予人深刻思考。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认为《苍生为念》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了丁宝桢在腐败官场中的艰难抉择。他特别提到剧中丁宝桢与陈有贤的师徒反目情节,认为这一设计极具戏剧张力,展现了人性在权力腐蚀下的沉沦。
《中国戏剧》原主编姜志涛指出,该剧通过丁宝桢的清廉形象,揭示了晚清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警示意义。他强调,历史剧的创作就应该如该作这般重视历史真实性。
原东方歌舞团书记宋官林对剧目的舞台呈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剧通过灯光、转台等舞台技术的巧妙运用,营造了极具诗意的戏剧空间,尤其是丁宝桢寿宴上的“三白饭”场景,极具讽刺意味,深刻揭示了官场的奢靡与荒诞。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吴晓江则认为,剧中的戏剧性场面设计得非常精彩。该剧在深化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中也不忘强化情感逻辑,这使得陈有贤的堕落过程十分合理和自然。
专家们一致认为,《苍生为念》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现实意义的优秀话剧作品,尤其在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舞台呈现方面表现出色。建议主创团队下一步从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台词细节等方面着手,通过进一步的打磨和提升让《苍生为念》成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话剧。 3 展望未来 全国巡演即将开启
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熊晓虹在发言中感谢各位专家对《苍生为念》的关心和支持。她表示,该剧在成都市纪委、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得以顺利创作和演出,未来将继续打磨,感谢专家们对院团发展的建言献策。
成都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国荣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苍生为念》自2023年立项以来,得到了市纪委、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经过多次打磨,已初步立上舞台。接下来,该剧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巡演,覆盖北京、山东、贵州等地。在巡演过程中,剧组将根据专家意见继续打磨提升,力争将该剧打造成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总导演李伯男表示,剧组将认真吸纳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剧本和舞台呈现,力求在巡演中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的演出。他透露,未来还将邀请更多专家和观众参与剧目的打磨过程,确保《苍生为念》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达到新的高度。
话剧《苍生为念》通过丁宝桢的清廉形象,展现了晚清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具有深刻的历史反思与现实警示意义。作为成都艺术剧院追求更高艺术成果的坚实一步,院团将继续秉持“人民艺术为人民”的创作理念,不断吸纳意见建议,力求将该剧打造成一部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力的经典之作,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与启迪。